首页

https://www.umhom3.com/

时间:2025-05-30 01:33:38 作者:央广时评|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20236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美音乐家合奏专辑共探爵士乐东西融合

如今在南昌,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演进,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正通过数字赋能,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完)

中国海上首个特超稠油规模化热采油田累产原油突破50万吨

此番洛伦索再度来访,中安关系提升是重要成果。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涉及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等战略部署,还包括高度契合非洲现实需要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具体落实。此外,双方还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务实合作。

大学生“拍照小队”为山村老人留下影像记忆

手术室内,吴维和本地医生强巴旦增一起,开始了紧张的手术过程。手术十分复杂,医生们全神贯注,仔细地分离、切除病灶。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扎西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目前正在住院恢复。

悬空寺下桃花开 春意浓

贝壳财经记者浏览发现,这类“教程”的售价最高为99元,最低则只需0.1元。贝壳财经记者以低价购买其中一份“教程”发现,所谓“教程”是一份在线文档,主要内容包括Sora介绍、生成视频以及大段其他媒体、自媒体发布的解读文章。对比不难发现,90%内容都是能够在网络上公开找到的资料。

巴西鸡蛋放了4个月还在售卖?台当局进口蛋再爆争议

在队伍最前方,一条长达20米的金龙引领着20只雄狮伴随着欢庆的锣鼓声翩翩起舞。随后而来的秧歌队伍向观众们展示了汉族、蒙古族、满族三种民族特色的秧歌,热烈的舞姿展现出了喜庆欢腾、风趣诙谐的生活景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